当前位置:   首页>> 试药知识>>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
发布时间: 2022-05-22 10:35:08

510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要求各部委和各级政府机构落实。

至于上述健康规划,一位不方便透露姓名的行业专家指出,该规划是《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的阶段性任务划分,各部门将参照进一步实施。

该计划涵盖了广泛的内容,不仅包括全民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还包括疾病控制和医疗改革政策。总体而言,与以往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医疗保障规划、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和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相比,它更宏观,包括医疗、医疗保险和医疗相关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国家卫生规划也回顾了十三五期间医疗改革的进展情况: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和医疗耗材加成,全面实施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基本药品数量从520种增加到685种,药品集中采购改革形成规范机制,国家集中采购中选药品价格平均下降53%......

根据上述政策成效,下一阶段医改的重点内容如下:

01 医药

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十四五国家卫生计划要求完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促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评价。根据中药的特点,建立质量和疗效评价体系。建立药品和疫苗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机制,推进信息可追溯性体系建设,实现关键类别的可追溯性和可追溯性。我们将稳步实施唯一的医疗器械识别体系。

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鼓励新药研发、创新和使用,加快重大疾病治疗药物临床急需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优质仿制药研发。加快药品快速应急研发生产体系建设,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应急研发、检验检测、系统验证、审批、监测评价的统一指挥一指挥和协调。

建立国家参考产品原材料样本和患者信息应急调用机制,完善药品应急研发机制。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品、临床急需的药品短缺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罕见病的药品的审批。加强经济型精神病药物和长效注射剂的研发。

促进高端医疗设备和健康产品的制造和生产

优化和创新医疗设备的注册和评估流程。开展原创技术研究,推出一些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一体的优质医疗设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医疗设备应用和推广基地,建设具有完善链条和独特特色的医疗设备产业集群。完善养老保育等相关用品标准体系,支持前沿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重点关注健康促进、慢性病管理和养老服务的需求,重点开发健康管理、智能康复艾滋病、科学健身、中医保健等新型健康产品,促进合格的人工智能产品进入临床试验。推动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实施康复艾滋病和智能老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项目。

根据《健康中国2030计划纲要》,今后要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建立以临床疗效为导向的审批制度,提高药品(医疗器械)审批标准。加快创新药物(医疗器械)和临床急需新药(医疗器械)的审批,促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

完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实施医疗器械标准改进计划,积极推进中药(材料)标准国际化进程。全面加强药品监督,形成全品种、全过程的监督链。加强对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的监督。

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指出,中国现有药品1.8万个品种、15.5一万个批准文号;医疗器械一类备案证明12.4万张,二、三类注册证12.1万张;基本满足临床使用需要。

在此基础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进一步加快重点产品的审批和上市。鼓励新药在国内外同时开发和申报。符合加快药品上市程序的药品,应当纳入突破性治疗药品、有条件批准、优先审批和特殊审批程序。鼓励具有临床价值的新药和临床急需的仿制药的研发和上市,优先考虑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创新药物,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恶性肿瘤、重大传染病、罕见病等疾病的临床急需药物和儿童药物。

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年国家卫生计划》提到了中医活体的继承和古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高中医的循证能力。促进中医药的科技创新。加快古代经典方剂的研发。加强中药质量保证,建立药品质量标准体系、监测体系和可追溯性体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人才培训模式。完善全科医生和农村医生的标准化培训体系和中医知识培训机制。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已明确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

根据《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计划》,根据中医药的特点,逐步探索建立安全评价方法和标准体系。中医药的现代监管体系更加完善。

探索构建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结合中医理论、人文经验和临床试验的中医特色评价证据体系,加强循证医学的应用,探索和发挥现实世界证据的作用,加快完善具有人类经验的中药新药评价技术要求,如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药方、医疗机构制剂等。同时,探索将具有独特加工方法的中药饮片纳入中药品种保护范围。

此外,我们还鼓励医疗机构将中药制剂转化为新型中药。加强中药疗效基础和作用机制等基础科学研究,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中药研究方法开展中药研发,支持多种方式开展中药新药研发,鼓励中药二次开发。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明确规定,要完善覆盖全国二级以上医院的合理用药监测体系,逐步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监测。加强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加强药品监测和合理用药考核,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符合规定要求。

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等重点监测药物已成为国家高等级医疗机构的普遍评价指标。

其中,重点监控药品体系对中药注射剂等品类的销售增长产生了直接影响,因为从国家到各省市和各级医疗机构可以不断补充品种Top20中药注射剂多下降明显。

20212000年9月3日,国家卫生委员会发布通知,宣布正式启动新一轮重点监测目录调整。目录管理中包含的药物主要是化学药物和生物产品,临床使用不合理,使用量异常高,对药物合理性影响较大,重点是辅助药物、抗肿瘤药物、抗微生物药物、质子泵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肠外营养药物等。

未来,国家版重点监测药品目录更新原则上不少于3年,纳入目录管理的药品品种一般为30个。

02 医疗

提高县域医疗水平

《十四五国五国家卫生计划,巩固和完善基层服务网络。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纳入农村振兴战略,提高县级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水平。通过派遣、延伸服务和移动访问,确保乡镇和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的全面恢复。开展基层卫生综合试验区建设。

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十四五国家卫生计划再次强调,加快县级综合医疗改革,促进紧密县级医疗社区建设,促进专业联盟和远程医疗合作网络的发展。我们将稳步扩大家庭医生合同服务的覆盖范围,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家庭医生合同服务之间的联系,提高合同服务的质量。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职责分工、转诊标准和转诊程序,形成顺畅的双向转诊服务路径。鼓励三级医院提高危重病和复杂手术的比例,缩短平均住院日。

根据《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我国正在逐步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性专科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三位一体重大疾病防治机制。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主体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目标明确、职权明确的分工合作机制。

在异地医疗报销机制畅通的同时,分级诊疗和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的诊疗职能,建立上下联动的分诊转诊机制仍然是主流趋势。

推动社会医疗持续标准化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和康复、护理、心理健康等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指导和促进医疗检查中心、医疗成像中心等独立机构的标准化发展,鼓励有经验的医生开设诊所。增加健康管理服务的标准化供应,为高危人群发展健康检查、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咨询和健康干预服务。落实行业监督职责,促进社会医疗管理的标准化发展。

鼓励建设互联网医院

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建设互联网医院,为重点人群和重点随访患者提供远程监测和远程治疗,推动建立覆盖诊断前、诊断中、诊断后的线上线下综合医疗服务模式。支持医疗联盟利用互联网技术,方便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优化互联网 合同服务,全面对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逐步获取更广泛的健康数据,为签约居民提供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延长处方等在线服务。推进互联网 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管理

03 医保

增加商业健康保险供给

鼓励围绕特殊需求医疗、尖端医疗技术、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疾病风险评估、疾病预防、中医治疗、体育健身等服务,增加新型健康保险产品的供应。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管理医疗试点,建立健康管理机构,提供健康保险、健康管理、医疗服务、长期护理等服务。

在基本合同服务包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差异化、定制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探索商业健康保险作为融资或合作渠道。进一步完善长期商业护理保险支持政策。建立高水平公立医院及其特殊医疗部门与保险机构之间的对接平台,促进医疗保险与保险机构之间的指定合作。加快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事故保险的发展,鼓励保险机构发展托儿所责任保险和经营相关保险。

根据《健康中国2030计划纲要》,我国正在进一步完善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医疗救助的有效衔接。到2030年,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将成熟定型。

加力推进三明医改经验

充分发挥福建省三明市作为全国医改经验推广基地的作用,加大经验推广力度,按照腾空、调结构、保衔接的道路,加快全面改革。

完善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按疾病诊断分组,按疾病评分支付。对于精神疾病、临终关怀、医疗康复等需要长期住院治疗、日均费用相对稳定的疾病,程序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扩大药品和高价值医疗耗材集中采购范围,实施医疗保险资金保留政策,完善药品短缺监测网络和直接信息报告制度,确保儿童等特殊群体使用药品。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建立敏感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中医药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分配自主权,建立以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为主的薪酬制度。

根据《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计划》,到2025年,按疾病诊断分组支付和按疾病支付的住院费用占总住院费用的70%。

DRG和DIP将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从后支付制度改为预付制度,将药品检查等费用从利润中心转变为医院成本中心,可以规范医疗行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2021年11月26日,在DRG和DIP国家医支付试点启动前后,国家医保局发布了试点《DRG/DIP三年行动计划支付方式改革明确,从2022年到2024年,全面完成DRG/DIP改革任务的付费方式。

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区域全部开展DRG/DIP改革支付方式;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涵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住院服务,基本覆盖疾病和医疗保险资金。

探索卫生、医疗保险和药品管理局之间的信息共享

通过国家综合政府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卫生、医疗共享机制,通过国家综合政府服务平台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数据共享。研究制定数据开放清单,开展政府医疗卫生数据授权运行试点。严格规范公民健康信息的管理和使用,加强数据资源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保护。

除了探索建立卫生、医疗安全、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外,十四五国家医疗保障计划还提到药品耗材应尽可能通过省级集中采购平台采购;然后建立省级平台之间的协作联动机制,提高平台之间的价格、信用评供应等数据的联通和共享水平;最后,省级平台与国家平台的双向联动,最终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集中采购市场,促进全国药品价格联动。

医药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政策的驱动和牵引作用仍然不容忽视。